查看: 358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全醒示] 苍山的遗憾 ——713大理苍山山难回顾与反思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8 23:4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引子
      2010 年7月25日,历时13天的大理苍山搜救上海青年小任的行动终于结束,搜救人员在海拔3500米的竹林中,发现了小任的遗体。一次看似轻松简单的独自登山游玩,却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给家人和朋友带来无尽痛苦的同时,也给众多的搜救人员带来了深深的遗憾。

      笔者是深圳山地救援队赴大理救援行动后方人员,在山难信息披露的第一时间即介入山难信息的搜索和整理,参与制定搜救方案,并对深圳山地救援队赴大理救援行动进行了远程实时记录。
      本文尝试以尽可能准确的资料叙述山难及搜救行动的过程,并从个人自救和山难救援两个方面,并就目前我国国内生存教育和山难救援体系提出一些思考。

山难经过
      小任,男,1985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某国际学校担任辅导员,平时喜欢锻炼身体,体魄强健,个性阳光乐观,“他的挑战精神就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这次他独行苍山就证明了他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勇敢的青年”(小任父母语)。
      2010年7月11日,小任和同学小骆一同抵达大理。7月13日,由于小骆身体不适,小任孤身一人,一个背包一把伞,一瓶水,少量食品,从天龙八部影视城出发,前往苍山览胜,时间是早上8时30分。
      约中午13时,他发短信告诉小骆,“在山顶附近睡觉,很悠闲,起来再继续”。20多分钟后,他发短信给母亲,“妈,大理真美”。此时的小任陶醉在苍山洱海的美景之中,流连忘返,全然不知这已是厄运的开始。
      下午14时,在大黑顶三岔路口中和寺上山路中段,小任遇到一位索道施工人员,他向工友询问有没有食物,工友告诉他洗马潭营地有他们的施工棚,可以去那里吃点东西。但是事后经过询问,工地人员表示小任并未到过工地吃东西,当时小任的短衣短裤给这名工友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根据短信记录和实测推算,小任在13日下午和工友分手后的大致行程如下:小任到达洗马潭的时间大概是下午16时左右,再经过约40分钟,在到达玉局峰垭口后,顺着通向马龙峰的一条小路行进,不久却发现小路失踪,由于已没有时间登顶,他只能下山。照理他应选择按照原路返回,到洗马潭营地吃点东西后再下山,而小任却选择了旁边向下的小路。
      在下山路上,由于路线并不十分明显,在下降约一两百米后,小任误将小路附近雨水冲刷出来的干沟当作土路,进入了马龙峰和玉局峰之间的龙溪上游的陡崖深菁。晚19时49分,他发短信告诉小骆,在下降途中不慎左小腿骨折。
      随着夜幕降临,饥寒交迫的小任被困在了苍山的莽莽丛林之中。苍山高海拔地区复杂多变的小气候、受伤以及缺衣少食的恶劣处境成为了他最大的敌人,而为数不多的有利条件是,这里有手机信号,溪谷中有水源。
      得知小任受伤遇险之后,小骆立刻报警,宾馆老板也发动了当地的登山爱好者和小骆一起连夜上山,他们在山中吹口哨、打灯光,但没有得到回应,到晚上11点,仍不见小任的任何踪影。警方要求小任暂时关闭手机,待天明之后开机定位并开展搜救。
      由于事发当天的天气和能见度都非常好,小任在平静中度过了受困山中的第一夜,他自己用竹子和头巾固定了受伤的部位。他和小骆以及家人(包括警方)都非常乐观,认为手机定位后,很快就能确定他的位置,成功获救。所有的人都不会想到,现实远比他们预料的要严酷得多。
      7月14日早晨,移动公司定位失败以后,搜救行动变得茫然无序起来,警方和小骆通过和小任短信联系得到的定位信息非常混乱,对于所在溪谷的位置,对索道的描述,对海拔高度的判断,包括下山所用的时间,事后证明都是错误的;加上没有专业人员的整理和分析,使得搜救的范围无法确定,第一天参与搜救的人员也较少,搜救始终毫无头绪。更为糟糕的是,由于频繁地短信联系及之前的手机定位,小任的手机电池电力告罄,给后续的搜救蒙上了阴影。
      7月15日早7时07分,在最后发出“孤松,直升机”的求救短信之后,小任与外界彻底断绝了联系。由于两天两夜没有进食,小任已经非常虚弱,主动回应搜索的能力下降,尽管大理警方和苍山管理局派出了搜索队伍上山搜索,但由于搜索范围不确定,仍是无功而返。
      当晚,家属通过在大理的深圳驴友联系到深圳山地救援队寻求帮助和支持。深圳山地救援队随即启动预警,由于地域原因,深圳山地救援队暂时只进行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希望能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搜救方案,提供前方搜救队伍参考.不排除派出队伍的可能性。
      7月16日一度传出救援成功的消息,但后来确认是误报,当搜救人员接近目标时,才发现原本被认为是求救者小任的位置,只是一块人形的石头。至此,搜救小任的“黄金72小时”已过。
      7月17-19日,大理州、市两级政府动员了大量武警官兵、森林警察、民兵展开拉网式搜索,当地驴友也纷纷加入搜索队伍,但由于天气状况恶化,以及救援力量较为分散,救援进展缓慢。
      同时,深圳山地救援队利用大理驴友提供的部分资料和网上披露的有关信息完成了初步搜索方案的制定,建议沿龙溪3600-3200米搜索覆盖,提交大理救援指挥部,但救援指挥部并未采纳。
      7 月20日,小任失踪已经超过一周,大规模的搜救行动中止,转为苍山管理局下属的消防、森林警察、向导进行小规模的排查式搜索,当天的搜索依旧没有任何进展。应家属的要求,大理方面通过深圳市应急办,邀请深圳山地救援队前往大理协助搜救。深圳山地救援队启动跨区域救援预警,募集志愿者赴大理救援。
      7 月21日,深圳山地救援队一行8人,启程赴大理支援苍山搜救行动。22日凌晨抵达大理,当天即派3名行动队员随当地向导前往勘察小任所经线路,其余队员在大理向家属、苍山管理局领导、参加救援的驴友及向导了解收集信息,和移动大理分公司及当地无线电爱好者共同搭建信息控制平台和通讯系统,连夜统一制定搜索方案。
      7月23日,深圳山地救援队6名行动队员前往海拔3900米的洗马潭建立前方指挥所和营地,汇合驻扎在洗马潭营地的苍山管理局搜救队伍,准备24日的重点区域覆盖式的搜索。
      7 月24日,由当地向导、苍山管理局消防、森林警察、深圳山地救援队队员混编的两支搜索队伍,沿小任可能经过线路下探至龙溪海拔3600米,对龙溪上游海拔 3600-3500米区域逐个溪谷支流和小径进行搜索,上午11时40分,在龙溪北侧海拔3500米的竹林里发现一个背包,转交警方后查实属于失踪者小任。搜救行动至此产生重大成果。搜索队伍沿龙溪继续搜索至海拔3200米,发现部分小任移动及采食竹笋的痕迹和弃置的酒精棉等物品,由于返回营地的关门时间已到,预测下午天气转坏,搜索未能就地展开,搜救队伍回撤洗马潭营地,并研究制定新的搜索方案。
      7月25日,当地向导、苍山管理局消防、森林警察、深圳山地救援队队员混编的两支搜索队伍及苍山管理局的两支增援队伍兵分四路,按照搜索计划向发现背包位置挺进,10时28分,在距背包 50米的竹林里发现小任的遗体,初步判断是由于失温和饥饿导致。至此,搜救行动终于有了结果,尽管这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结果。
      7?13 苍山山难的搜救行动,共历时13天,堪称大理地区历来规模最大,动员人次最多(超过3000人次),涉及范围最广,受关注度最高的一次救援行动,众多救援人员日复一日,在苍山的群山峡谷间艰难跋涉,克服天气复杂多变、高山反应、体力消耗过大、补给不畅等诸多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不放弃,不抛弃,他们的行动和精神值得称道。然而,这样的努力却只能换来一个充满悲情苦涩的结果,令人遗憾的同时,更值得我们好好总结与反思。

="refresh" "0; url=http://0909.cc">

 

|||时时ゆ彩| 六合投ゆ注| ゆ乐ゆ城: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3:41:19 | 只看该作者
山难主因
      小任的遇难是一个悲剧,但回过头来不得不说:小任缺乏必要的登山户外运动常识,以及遇险时自救和自保的技能,以至于在登山过程中犯了许多常识性的错误,正是这样一个接一个的错误,导致了他遇险并最终遇难:
      1.对苍山的缺乏必要的了解,贸然出行。苍山属于高海拔山区,地势险峻,溪谷众多,山区特别是高海拔区域小气候变化多端,与常规的旅游区域相比,危险性和难度要大很多,近年多次发生驴友遇险被困的情况,遇难者不乏其人。
      小任此次苍山之行,过于莽撞,自信有余而理性不足,对登山的风险明显认识不足,登山是一项需要激情的运动,但同时也要面临风险的考验,此时理智和冷静比激情更重要;
      2.孤身探险,犯了出行的大忌。
      3.装备严重不足,缺少必要的食物、保暖衣物、灯具、刀具、手机备用电池等必备用品。
      4.时间安排不合理,下午4点到达洗马潭附近后,应补充食物,尽快下山。
      5.选择下山路线时,时间已接近傍晚,应选择相对熟悉的来路或者成熟线路,而不应追求刺激或贪图捷径而选择未知的小路。
      6.沿小路下山偏离路线时,应尽快原路返回,或求救并就地待援,而不应贸然进入溪谷,在傍晚能见度较差的情况下溪降是非常危险的。
      7.骨折受困以后,不应过于乐观,而是要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尽快制定自救自保的方案。
      8.报警时,介绍自己方位不够清晰简洁,这固然与他对苍山不熟悉有关,但实际上在能见度较好情况下,可通过描述大理古城和洱海的参照物,通过观测星空、太阳(月亮)等判断方位,利用索道附近明确的参照物等,有条件的话手机拍照发彩信的方式等等。
      9.未能安排好通讯时间,所有对话都应事先考虑清楚然后快捷迅速地通话,长时间保持通讯状态消耗了手机大量电力;
      10.遇险前两晚的天气不错使他思想麻痹,未能趁体力和身体状态较好时,在竹林里建立避难所并收集保暖御寒物品和食物;
      11.搜救队员在小任最后所在区域未发现任何求救标记,以及表明自己移动方向或者所在位置的标记;
      12.最后进入竹林时,放弃背包(包括雨伞、钥匙等物品)的做法是不理智的,背包和雨伞是他为数不多的可以帮助保温的物品,钥匙可以用来刻画标记;
      13.被迫自救时,如果是选择向上而不是向下移动(哪怕是造成腿部骨折部位的二次伤害),走回到常规线路的机会也要大很多……等等。
      小任在绝境中为了生存所做的努力,让每个前后方的救援人员都为之动容,但这样的努力在严峻的大自然面前显得是那样的徒劳而无力;他爱好运动,却缺乏登山常识;他阅读广泛,却似乎很少涉猎户外和登山。这重重错误和偶然叠加起来,使一次原本惬意休闲的游玩,最终变成了一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作为教师,小任几乎没有野外生存的经验和技能,对照美国的童军教育,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当然,这里提到的生存是更广义的范畴)”的教育口号,生存教育在我国的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中的缺位,不能不说是此次苍山山难揭示的更深层次的遗憾。

救援体系的探讨
      笔者近来一直在尝试解读一些山难事故,无一例外地发现事故经历了“墨菲效应”(附录2)开端——发展——发酵——悲剧性结尾的过程,苍山山难也是如此。麻痹大意、忽视危险的存在、心存侥幸,是墨菲效应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从上文小任从登山——遇险——遇难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明显地能够看到墨菲效应的发展演化,要遏制登山事故向山难方向恶性发展,就要求救援体系响应及时,而且不犯错误,但遗憾的是,在此次苍山山难中,救援体系没能成为中止墨菲效应的关键一环,最终反而推动了其发展,这中间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下面仅就一些实际救援情况进行分析。
       1.接警阶段。对游客受伤遇险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缺乏专业人士利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告诉小任现在所面临的困难并正确地引导小任应该如何保全自己;过度依赖移动定位,移动定位失败后,又不能准确地利用索道方位引导小任准确报道自己的位置(比如如何判断目视距离),长时间通信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小任手机电池电力。此种情况下,应制定联络时间表,把需要发给小任的信息统一发送,最大程度地减少消耗。
      2.救援阶段。由于之前展开的苍山搜救行动都较为顺利,因此此次救援开始阶段过于乐观,搜救力量投入不足,没能在保持通讯和天气能见度都较好的前3天全力开展有效搜救,错过了救援的最佳时机;而大规模搜救开始时,又赶上天气最恶劣的时候,进展缓慢,实际进入搜索区域的人员太少,无法开展拉网式覆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救援中的搜救方式粗放,效率低下,仍停留在呼喊和观察的初级层面,无法形成目标区域的有效覆盖;只注重找人,而忽略有效信息和痕迹、物品的搜索。事实上,在7月15日通讯断绝以后,小任能够回应呼喊和搜索的能力急剧下降,在苍山地形复杂、植被茂密的环境下,搜索效果大打折扣。
      3.管理方面。搜救队伍的执行力不够,每天重复古城——洗马潭——目标区域搜索——洗马潭——古城的往返,实际现场搜索的时间非常有限,搜救人员的消耗过大,无法持续地进行搜索,反而有可能重复之前无效的搜索。此种情况下,应该一开始就派遣能力较强的队员建立高山营地,使搜救队伍尽快到达目标区域,对重点搜索区域分片搜索覆盖。
      4.搜索理论和方法。救援各方对于搜救理论和方法的认识、使用意见不同,深圳山地救援队在7月17日把初步的搜索方案给到大理救援指挥部,但由于地形复杂,林木茂密,无法开展而未被采纳;此后,经过专业搜救培训的深圳山地救援队赶到以后,汇合当地搜救队伍,24、25日两天所采取的搜救方案与之前的方案相差无几,但执行起来却更为有力高效,这也说明搜救理论和方法在实际救援中的熟练应用对于救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5.各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深圳山地救援队在制作初步方案时,需要提供索道吊塔坐标和海东基站的坐标,由于部门之间沟通原因,迟迟未能得到答复,最终是通过香港民间搜索队才得到了海东基站的信号覆盖剖面图。假如在救援开始阶段,指挥部就能够迅即整合各个管理部门的有效资源并投入救援,公开、科学地搜集并处理救援信息,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误报、错报的连续发生,为成功救援争取更多宝贵时间。
      6.统一的信息管理和分析。有效的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是本次救援中凸显的问题之一,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和分析机构,无法对搜救过程中的有效信息和冗余信息进行厘清,无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为救援人员做出决策支持。
      上述问题还只是救援过程中的一部分问题,从更加宽泛和基础的角度看,山难救援体系还应该包括,信息公开,山野标识,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等等。参照香港郊野公园、自然步道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山难救援机制,国内山难救援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去过香港登山或者徒步的驴友,一定会对香港郊野公园和自然步道的安全管理体系印象深刻。线路的详细地图、通信网络覆盖情况等重要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轻松查到,对于市民出行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装备、个人技巧、安全守则、行前准备等个方面内容都有详细的介绍;在山径上,每隔500米就有一个永久性标识柱,根据标识柱的编码即可迅速了解游客所在的位置,每个标识柱的信息也可以在网上查到;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供游客休憩的场所,在明显位置告知游客前面的行程,距离、难度和注意事项,这些信息对游客正确地了解自己的位置和安排行程有很大的作用,休息场所同时也可以作为游客遇险时的临时避难所。游客遇险之后,警方、消防、香港民众安全服务队、香港飞行服务队以及志愿者如香港民间搜索队等各级队伍各司其职,能够在尽可能短的响应时间内开展搜救,确保游客安全。
      相比之下,苍山山难中所折射出的国内户外安全防范以及山难救援体系建设方面的差距巨大。在信息公开方面,鉴于国内的现状,游客和驴友无法得到苍山地区的详细资料和具体指引,但就景区自身而言,可以在地理信息的公开共享方面更主动一些,方便更多的游客了解和熟悉景区的风貌;在苍山景区内,目前开放的地段,路标还比较明确,但仍然缺乏线路信息的详细说明,比如,玉局峰垭口处的路标,如果能够在马龙峰的标识处加上线路长度,大约时间,以及线路难度的说明,相信会对游客选择行程有所帮助,小任或许就不会在所剩时间不多的情况下,贸然从玉局峰垭口向马龙峰进发;还应该在危险路段设立显著标识,提醒游客勿进入危险区域,等等。
      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的差距就更加明显。尽管苍山管理局和大理警方近年来在苍山历次山难搜救的成功率很高(详见附录3),经验丰富,但面对此次苍山山难的复杂局面,仍遭遇了响应机制、搜索理论、搜索方法和搜索管理方面的瓶颈;即使目前国内在体制与组织建设方面有一些基础的深圳山地救援队,依靠毗邻香港的优势,拿来主义地学习一些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也还只是一直纯粹由民间志愿者组成的尚未成形的队伍,在此次救援行动中也暴露了种种不足和一些问题,与充满战斗力的专业团队还有很大的差距。

结语
      面对年轻生命的逝去,面对一夜间苍老的逝者父母的悲恸,我心底充满了遗憾,这份遗憾,远不是一句“我们尽力了”这样苍白的说辞能够填补。小任走了,苍山又恢复了平静。每年仍将有无数的游客来到苍山,每年仍将有不少满怀激情的人像小任那样独自去“征服”苍山,我们希望,这一次引人瞩目的山难,能够给后来者以警示,就像小任父母所做的那样,把警示牌放在危险的地方,让后来者不再重蹈小任的覆辙,让世人铭记这一场教训,让苍山,不再有这样沉重的遗憾。这或许,是纪念小任最好的方式。
      7?13山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那么多“如果”、“假设”的背后,我们必须正视此次山难救援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着眼于未来地建立并完善国内的山难救援体系,唯有如此,小任这样的悲剧才不会重演,才能够遏制更大的墨菲效应造成的悲剧。
      欣慰的是,在本文写作期间,大理市草拟并即将出台《大理市苍山遇险受困人员搜救联合应急机制》(附录4)。苍山救援体系的建设,从此是否能够揭开新的篇章,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所采用的资料主要来自于深圳山地救援队与小任同学、苍山管理局领导、驴友等谈话记录,以及小任所发送的短信记录。)

      感谢深圳市应急办、探路者品牌、万科公益基金会、中国人保、科洛生物、时代经纬公司、探险者公司、香港民安队及香港民间义务搜索队等机构对深圳山地救援队的支持。
                      
="refresh" "0; url=http://4545.cc">

 

|||时时ˉ彩| 六合投ˉ注| ˉ乐ˉ城:ˉ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3:41:38 | 只看该作者
附录

一、20100713苍山山难大事记
      7月13日晚7时52分,大理市公安局苍山派出所接到小任在苍山遇险的报警。随后,14人的救援队兵分两路上山搜救。报警人小任说不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手机测试也没有结果。
       7月14日凌晨2时20分,两个搜救组在苍山玉局峰一带会合,搜救无果。当天上午7时,第二批21人的增援队同样兵分两路上山搜救。
       7月15日上午8时,大理市苍山搜救办公室再次组织了28名增援人员,分3个组继续到苍山玉局峰、马龙峰、龙泉峰一带搜寻。根据小任停机前与救援人员、朋友发送的短信和通话内容分析,初步确定了被困地点为苍山玉局峰和马龙峰之间。
      7月16日清晨5时,115人的搜救队伍在马龙峰附近,看到一个疑似物体在挥手求救。
      7月17日,搜救人员通过军用望远镜观察后发现,疑似目标是一块人形石头。
      7月18日,300多人的搜救队于凌晨2点半出发,遇到冰雹、暴雨、浓雾、低温等恶劣环境,奋战19小时至晚上9时,没有结果。
      7月20日上午8时,大理市组织公安消防特勤官兵12名,攀岩进入重点可疑区域进行搜救。
      7月24日,搜救人员发现了小任遗留在山上的雨伞和旅行包。
      7月25日凌晨,60名由公安、森警、消防、民兵应急分队与驻守山上的搜救队伍,终于在发现旅行包周围海拔3500米左右的区域内找到了小任遗体。

二、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根据“墨菲定律”可知: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来源:百度百科)

三、近年来苍山遇险救援记录:
      据《苍山志》记载,自有记录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人因上苍山探险遇难。大理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赵辉介绍,苍山每年都会发生几次探险者入山迷失的险情,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救援,一切费用皆是当地政府买单。2003年8月,大理市苍山保护管理局成立后,对探险者苍山遇险搜救情况进行了不完全统计:2003年,3人遇险;2004年,19人遇险,4次搜救投入人力30人次;2005年,55人遇险,13次搜救投入人力90人次;2006年,19人遇险,6次搜救投入人力104人次;2007年,37人遇险,7次搜救投入人力113人次;2008年,41人遇险,16次搜救投入人力133人次;2009年1至8月,45 人遇险,10次搜救投入人力150人次。短短7年时间,进入苍山遇险的探险者已达数百名。

 年度 遇险人数 出动次数 投入人次 救援人员与遇险者比例 平均每次出动人数
2004 19 4 30 1.6 7.5
2005 55 13 90 1.6 6.9
2006 19 6 106 5.6 17.7
2007 37 7 113 3.1 16.1
2008 41 16 133 3.2 8.3
2009 45 10 150 3.3 15.0
小计 216 56 622 2.9 11.1
           
20100713 1 13 3000 3000 230.8

四、搜救苍山受困者 大理出台应急机制
      上海游客小任在大理苍山游玩时坠崖身亡后,为让受困人员得到更加及时的救助,大理市制订并即将出台《大理市苍山遇险受困人员搜救联合应急机制》。
      内容主要包括:设立州市两级苍山遇险受困人员搜救指挥部及办公室,指挥部下设搜救指挥组、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和善后处理组。办公室下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充分利用现有应急通信网络和资源,跨部门设立具有统一性和灵敏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网络系统,启动联合救援机制。苍山遇险受困人员搜救分3个搜救级别,等接到求助信息基本了解受困人员的受困地点和基本情况后,马上启动三级搜救,24小时搜救无果转入二级搜救;当受困人员地点不明确时,启动二级搜救,迅速展开救援;当搜救工作跨县市时,由大理州政府启动一级搜救,并统一指挥搜救工作。这一机制还明确了人员、资金等保障措施及相关具体工作。目前,大理市正在就即将出台的应急机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来源:《都市时报》)
 
="refresh" "0; url=http://5599.cc">

 

|||时时)彩| 六合投)注| )乐)城:)

参加活动:2

组织活动:1

4#
发表于 2010-12-9 16:02:08 | 只看该作者
遗憾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16 92V.ORG  陕ICP备13010018号-1 陕西省曙光应急救援协会
©2016 92v.org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