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32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攀登难度等级介绍和对照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9 14:3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赞(11)赞(11)赞(11)赞(11)
  • 评论
  • 转载
  • 分享(1)
  • 复制地址
  • 收藏夹按钮收藏收藏
  • 更多 更多
    • 编辑
    • 删除
    • 举报
    • 使用该信纸
    • 字体: 大 中 小
    • 权限设置
    • 修改分类
    • 推荐日志
    • 设为置顶
    • 转为私密日志
    • 申诉



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户外鞋

攀登难度等级介绍和对照
攀登知识

山峰名称:四姑娘幺妹峰
山峰高度:6250米
经度纬度:经102.903829,纬31.106780
所在地区: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
攀登线路:解放之路,南壁中央雪槽直上转南山脊
大 本 营:海拔4950米
线路定级:1100米TD+/VII/M4/AI3/55度






山峰名称:阿妣峰
山峰高度:5694米
经度纬度:未知
所在地区: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双桥沟
攀登线路: 西南山脊直上
突击营地:海拔4400米
线路定级:900米D+/V/M4/AI3/50-70度

山峰名称:玉珠峰
山峰高度:6178米
经度纬度:经94.24790,纬35.65230
所在地区:青海格尔木南160公里的昆仑山口以东10公里。
攀登线路:传统线路
大 本 营: 4950米
线路定级:PD/IV/35度
对于以上引用的山峰的线路定级,你能读懂那些字母数字的意思吗?如果不懂,没关系,看完下面的这篇就懂了。






攀登等级系统的沿革
等级系统的沿革,始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的英国和德国。威罗维曾巴哈在1930年曾经建立过一套等级系统,利用罗马数字与英文形容词来比较、描述阿尔卑斯山区的路线,为今日的UIAA(国际登山联合会)等级系统打下了基础。自此以后,各种等级系统就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当今国际通用的等级系统,但是攀岩方面就有不下七种,高山攀登则有四种,冰攀有四种,人工攀登有两种。
等级系统是一种工具,其目的在于帮助登山者选择富有挑战性却又不超出能力范围的登山路线。等级的评定有时也可作为选择所需装备的数量和种类的参考。
登山路线的等级是一种主观评定,因此要使各个登山区域在评比上具有一致性,那是不可能做到的。登山线路的评比都是在天气良好、装备齐全的假设下做出的。影响等级的评比因素有很多:攀登者的身材(身高)、力量以及柔软度,还有攀登的类型(例如岩面攀登、裂隙攀登或摩擦点攀登)。
路线的难度往往是由第一支成功攀登的队伍(或个人)指定的,不过最理想的状态是,它应该由共识产生,这才能减少个人的偏见。编写每种登山指南的作者并没有爬过所涉及的每一条线路,因此势必要参考他人的意见。有时候,有些线路甚至只被成功地攀登过一次。
如果线路的实际难度比某个等级系统所评定的难度等级还要高,则该等级系统会被形容为“从严”;如果路线的实际难度比某个等级系统所评定的难度要容易,则该等级系统会被形容为“从宽”。当然,针对等级系统作评定,也可能会和等级系统本身的评定一样不精确。当你首次攀登某个山区时,最好稍低于你能力的等级开始——除非你能够评鉴当地的等级系统以及判断该山区的岩石性质。





一、山岳攀登分级

美国国家登山分类系统(National Climb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简称NCCS)源于美国,它是以时间和攀岩技术难易的角度出发,针对多绳距高山攀登或长程攀岩的整体难度作出描述。该系统所考虑的因素有:路线长度、困难绳距的数量、最困难绳距的难度、所有绳距的平均难度、专心投入的程度、寻找路线,以及攀登时间等。至于该攀登路线是否容易到达,是否处于地处偏远等因素,未必会影响到等级的高低,而要看登山指南的重点和地区而定。这个系统所强调的,是等级越高,所需的心理准备和专心程度也就越高,它的前提是登山队要具有爬上想要攀爬的等级的能力。
等级I:需要数小时;技术难易度不限。
等级II:需要半天时间;技术难易度不限。
等级III:技术要求高的部分需要一整天才能完成;技术难易度不限。
等级IV:技术要求高的部分需要一整天才能爬完,但最困难的绳距一般不会超过5.7级。
等级V:需要一天半的时间完成;最艰难的绳距一般在5.8级以上。
等级VI:需要数天的时间,路线中涉及困难的自由或人工攀登。
与其他的等级系统一样,这里的等级评定也是很主观的。登顶所需的时间是相对于登山者的能力和技术而言的。你必须了解攀登的类型将会对某个等级的哪些因素产生影响。如果你想估计自己所需的登顶时间,比起评定等级,恰当地研究路线资料并对路线进行合理规划更重要。





二、攀岩等级分级
要绝对准确地评定攀岩的等级系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不同的区域和条件下,其难度会有所变化。


自由攀登
1937年,由维曾巴哈等级系统改良的西亚拉系统(Sierra Club System)被引介到美国。在1950年,攀岩界在对加州的塔济兹岩进行等级评鉴时,在这套系统里的第五级增附了十进位的小数点,使之更为精确。这套系统根据攀岩时所需的技巧高低以及岩壁难易度来分类地形,它就是今天的约塞米蒂小数点系统(Yosemite Decimal System,简称YDS)。
级数1:只需徒步健行即可。
级数2:简单的混合技巧,偶尔会用到双手辅助攀爬。
级数3:混合技巧,可能需要携带登山绳。
级数4:很容易攀登,暴露感较大,也常用到绳索。容易找到天然的固定点。
级数5:从此级开始才算是真正的攀岩。攀爬时会用到绳索、确保技巧以及(天然或人工)固定点,以保护先锋者免于长距离坠落。
增附十进位小数点的用意是要以5.0到5.9作为量度的范围,且不超过5.9级。在1960年前后,全世界最难的攀岩路线都被列为5.9级。然而,在1960年之后,随着攀冰水准的日益提高,攀岩界开始觉得等级的上限必须解除,于是,严格而无弹性的十进位小数点制度遂被扬弃。5.10(法文念法为“五点十”)成为下一个等级。但是,这种无上限的系统虽然使5.11、5.12或更高的数字开始出现,但并不是所有路线都被重新评估过,这使得“旧等级系统”和新系统之间出现了差异。
约塞米蒂小数点系统在最近十年间曾经出现过高达5.15的数字。在5.10到5.14之间的级数又再细分为a、b、c、d四等,以期能更精准地评估攀岩路线的难度。为使分类更为精细,偶尔还会加上正负符号作为区分:加上正号表示这条线路整段都维持着该等级的难度,而加上负号则表示该线路上只有一小段或几步动作属于该等级,其余的难度则较低。
我们无法精确地定义第五级所衍生的等级制度,不过可视以下为一般的准则:
5.0-5.7:对于登山老手来说很容易;大部分的新手由此入门。
5.8-5.9:多数周末攀岩者均能轻松胜任;需要某些特殊攀岩技巧,例如挤塞攀登、靠背式攀登、撑起式攀登。
5.10:非常热衷于周末攀登的人可到达这个水准。
5.11-5.15:属于真正的专家水平;需要长期训练以及天赋,常需要在某个路线上进行反复练习。
约塞米蒂小数点系统只评估某个岩壁上最艰难的一段,如果是多绳距的路线,则评估该路线上最艰难的一段绳距。约塞米蒂小数点系统未指出攀登路线的整体困难程度、固定点放置难易度、暴露程度和费力程度,但是,如果某条线路的难度较为平均,只有特定路段例外,有些登山指南会把它的难度改评得较高。如果登山指南在运用约塞米蒂小数点系统时有变化,必须在书的序言中解释清楚。
由于约塞米蒂小数点系统支队某几个动作或某段绳距的困难度做出评估,并没有考虑坠落的可能性,所以后来又发展处一套评估坠落可能性的等级系统。这套系统于1980年由詹姆斯埃里克森引介而来,现以多种形式出现在各登山指南里。登山者在参阅登山指南前应该先阅读前言,了解它所采用的等级意义。
PG-13:固定支点的设置恰当;如果妥善放置,即使坠落也不会掉落很长的距离。
R:固定支点的设置不算恰当;坠落距离可能会很长,尤其是先锋坠落,可能会导致受伤。
X:固定支点的设置不适当或无法放置;坠落的距离将会很长,可能导致重伤或丧命。
登山指南一般会评定路线品质,它比路线难度评定更主观。因此,某条路线的星号数目只表示它在登山指南作者眼中的品质高低,而最好的登山路线应该有几个星号,至今没有标准。没有星号的路线并不表示没有攀爬价值,而一条标上多个星号的路线也不代表每个人都喜欢。
攀岩的等级系统除了以上,还有几种:澳洲系统、巴西系统、英国系统、法国系统、南美系统和UIAA系统。


人工攀登
评估人工攀登和评估自由攀登不同,前者并没有类似于YDS的不设上限的等级。人工攀登的等级系统是针对固定支点的设置难易度以及设置的牢固性进行评定的。
这种系统的等级由A0-A5,或是C0-C5。“A”代表一般的人工攀登,可以利用岩钉、膨胀铆钉或或岩械等工具;“C”表示必须恢复路线原貌的“干净的人工攀登”,只能使用岩械,以免在岩石上留下疤痕。有时,干净的人工攀登也能完成从A0-A5的路线。如果某路线是以C0-C5作为等级标准,则是希望后来的登山者能够尊重已经建立的传统,尽量保持路线的原貌。
下面的等级,除了澳洲意外,全球通用:
A0或C0:路线上已有留存的固定式固定支点。
A1或C1:很容易放置固定支点,且每个支点都足以承受坠落,通常只要抓住固定支点攀爬即可。
A2或C2:放置的固定支点相当不错,不过在放置时可能会有点困难。在理想的固定支点地点之间或许会夹杂几个不好的支点。
A2+或C2+:出来坠落的可能性增加外——坠落的距离可能长达6米至10米,其余与A2一样。
A3或C3:支点很难架设。先锋攀登一段绳距得花上好几个小时,坠落的距离可达18至24米,不过没有摔落地面或造成重伤之忧。
A3+或C3+:与A3相同,但坠落时很可能受重伤,在设置支点时极为费力。
A4或C4:困难的人工攀登,绝不能掉以轻心。坠落距离可达24至30米,且有摔落与凸起地形的可能。支点只能支持身体的重量。
A4+或C4+:比A4还要严重。必须停留在路线上更久,危险性也随之升高。
A5或C5:整段绳距的支点都仅能支撑身体的重量,没有膨胀铆钉之类的固定支点。如果在AS等级绳距上先锋坠落,可能会下坠90米。
A5+:这是理论上才存在的等级,情况与A5相同,不过没有牢固的确保固定点。如果坠落,可能会直接坠地。
人工攀登的等级经常会改变,曾经为评为A4等级的艰险岩缝,可能会因岩钉的敲入扩大到可以容纳较大岩械的地步,其等级就变成了C1,凸型械和其他更新的装备有时也能将艰难的人工路线的等级降低。

抱石运动
抱石运动,就是在接近地面的高度攀爬大石头。它是过去登山者在无法攀登的豪雨天中穿着登山鞋玩儿的游戏,这种运动已经日趋流行。约翰·吉尔所创的B系统是抱石的等级系统之一:
B1:需要高度技巧的动作,相当于5.12或5.13级的动作。
B2:动作的难度相当于目前标准攀岩中最难的路线(等同于2013年的5.15级)
B3:一个被成功完成的B2路线,但还每一第二个人能完攀;一旦它被重复完攀,等级自动降为B2。
无上限的V系统是有约翰·薛曼所创,这种系统是针对抱石运动作出的固定评定(吉尔的B系统是浮动性的)。薛曼的分级从V0-开始(相当于YDS的5.8级),再以V0、V0+、V1、V2依序升高,V14相当于YDS的5.14级。但无论是B系统还是V系统,都未将坠落在不平地表的后果纳入考虑范围。





三、冰攀等级分级

由于冰攀与雪攀所面对的环境复杂多变,所以评定起来颇为困难。通常只有长度和坡度两项因素是整个季节或整年都不会发生变化的。雪的深度、冰




的厚度以及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路线状况,在加上冰况以及放置固定支点的可行性,都会影响路线的困难度。以下这些等级系统主要针对冰瀑以及其他融水所冻成的冰攀路线,并不以硬雪(如冰川)为评定对象。
难度分级
冰攀等级系统的重要因素有:到达攀登路线起点的远近、路线本身的长度、客观的意外灾害以及攀登的性质。
I:接近马路的,路程短且简单的路线,既无雪崩危险,下山路线也直接明了。
II:路线只包括一两段绳距,救难人员很快便能抵达,没有什么客观灾害。
III:路线的海拔不高,但有多段绳距,或是只有一段只需在一小时内便可完成的绳距。要爬完路线需要数小时,甚或一整天。下山时可能需要架设垂降固定点,而且会有雪崩危险。
IV:路线有多段绳距,海拔较高;可能需要徒步数小时或者滑雪才能到达路线起点;有潜在的客观危险,下山时也可能会有危险。
V:位于偏远山区的一条长程攀爬路线,路线本身需要一整天才能爬完,下降时需要架设多个垂降固定点,随时都可能发生雪崩等危险。
VI:高山峻岭中的一条长程冰攀路线,全程需要技术攀登,唯有高手才能在一天内爬完。无论到达路线起点的路途还是下坡折返的路都十分艰险。在远离道路的荒僻地区,客观的意外危害随时都可能会发生。
VII:比起VI等级路线,艰险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到达路线起点,也许就需要好几天时间;一旦发生意外,能否生还只能听天由命。
技术分级
技术冰攀等级所评估的是最困难的一段绳距,考虑的因素有:攀登的性质、冰的厚度、冰的自然特征(如吊灯状、蘑菇状或是凸出的悬冰)。这些等级可以划分的更细,如果某条路线的难度高于标准等级的难度,可以在级数后面加上正号。
1:结冰的湖泊或溪床。
2:在一段绳距上的局部冰坡可达80°以上,有很多纺织固定点和支点的位置。
3:整段绳距的冰坡都在80°以上,冰况良好,可以找到不错的休息点,不过设置固定点和支点都需要有相当高的技巧。
4:连续的追至或近乎垂直的冰壁,可能会遭遇吊灯状冰。
5:长达50米的85°至90°的冰壁;固定支点直接几乎没有任何可供休息之处。或是绳距不长,但在冰壁上设置支点需要良好的技巧。
6:50米绳距都是完全垂直的冰壁,雪况不好,动作必须讲求效率,且要在艰难费力的姿势下设置支点。
7:整段绳距都是完全垂直的冰壁。冰的附着力不强,很可能会崩落。这是极为艰难的绳距,需要高度的警觉性和灵活的创意。
8:由薄冰与悬冰构成,需要极大的胆量和极强的体力。单纯的冰攀很少会到达这个等级。
这些等级所描述的多半是路线首攀时的状况,当初评定为5级的路线在结冰量少的时候可能达到6-级,结冰量多时则可能是4+级。这类分级通常会在数字前加上WI(水冰或冰瀑)、AI(高山冰)或M(混合地形攀登)。

四、混合地形攀登分级
现代混合地形攀登等级由杰夫·罗维引进,它是无上限的等级系统,从M1开始到M11,为了让范围更广、避免压缩级数,可以添加正负号。顶尖攀登者认为欧洲的M分级系统会比其他地方的增大一级。
现代混合地形攀登等级与YDS比较
现代混合地形等级
YDS
M4
5.8
M5
5.9
M6
5.10
M7
5.11
M8
5.11+/5.12-
M9
5.12+/5.13-
M10
5.13+/5.14-
M11
5.14+/5.15-





五、高山攀岩/冰攀

国际法文文字等级系统(IFAS)是针对高山攀岩及冰攀所做的等级评估。采用这套系统的国家颇多,包括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种系统指出了路线的难度,包括长度、客观危险、专心程度、海拔、缺乏保护度、下降以及地形的攀登技巧难度。
这套系统共分为六项,分别以法文形容词的头一个字母表示。这些项目还可加上正负号,或冠以“sup(正号)”或“inf(负号)”,使其更加精细。以下是这些项目的法语愿文与中文释义。
F:容易(Facile),路线为陡峭的健行路线,混杂着岩石地形和易爬的雪坡。冰河上可能有冰河裂隙,但不一定需要绳索。
PD:有些困难(Peu difficile),需要一定程度的技术攀登,路上有雪坡、冰坡、险恶冰河与狭窄山脊。
AD:还算困难(Assez difficile),其中有陡峭的攀岩路线以及坡度在50°以上的长程陡雪坡或冰坡。
D:困难(Difficile),困难的攀岩、雪攀以及冰攀路线。
TD:非常困难(Trèsdifficile),需要高度技巧的路线,各种地形都有。
ED:极为困难(Extrêmement difficile),需要高超的技巧,攀登困难点持续出现。
ABO:极为困难(Abominabl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
发表于 2014-11-19 21:30:41 | 只看该作者
图片打不开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
发表于 2014-11-20 14:50: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但图打不开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
发表于 2014-11-20 15:55:2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16 92V.ORG  陕ICP备13010018号-1 陕西省曙光应急救援协会
©2016 92v.org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