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2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日报】民间救援,从山野到社区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0 17:5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秘书组 于 2013-5-10 17:54 编辑

       近年来,民间救援组织日益兴起,成为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补充。在陕西,600多人组成的曙光救援小有名气。3月底,他们与西安市碑林区合作成立社区应急救助中心,对队员们来说,这是从专业的山野救援走向范围更广的社区救援;对地方来说,这是一种社会管理创新。二者的合作刚刚开始,但在将来的资金缺口和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上,还有待观察。
——编 者
为何从山野走向社区?
山野救援覆盖有限,社区救援作用更广
       4月10日,在曙光救援门口,记者偶遇前来面试的“老A”。闲聊中,记者得知“老A”本名李新春,从事户外线路咨询和策划工作,接触户外运动已有4年。“前年,咸阳的17名驴友在秦岭梁登山被困,曙光救援协会出动40多人将他们营救了下来,当时就引起我的注意,后来跟会长接触了几次,决定过来面试,希望能入会。”“老A”很是期待。
       曙光救援全名为陕西省曙光应急救援协会。在山野救援领域,曙光救援很专业。成立4年来,他们已义务参与实施56次紧急救援行动,成功施救了316名在山野中迷失或受伤人员。但会长陈昫同并不满足于此,“只做突发性的山野救援,门槛比较高,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也有限,同时老会员互相配合得很好,越做越专,新生力量反而跟不上,将来协会有销声匿迹的可能。”陈昫同意识到,公益服务的内容需要拓宽,“社区救援和山野救援有80%的技能是共通的,而社区救援受惠者的范围显然更大。”
       3月底,曙光救援社区应急救助中心在西安市碑林区社会组织发展培育中心挂牌,中心可免费享受到办公场所、会议室、培训场地等后勤服务。目前,具体的救援实施方案、布局等内容还在规划中。今后小区中若是遇上老人突然犯病,或是住户家中失火等,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寻求救援。
       与社区的合作机会,也是曙光救援努力争取而来。2012年10月,碑林区组建了社会组织发展培育中心,旨在为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搭建培育扶持的公共平台。“很快曙光救援找到我们,一开始觉得他们并不适合,户外救援太专业了”,碑林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刘婧介绍,之后反复沟通,没想到竟碰撞出了“社区救援”的点子。
       社区救援,顾名思义,就是为城市社区培训大量的具备专业急救求生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社区救援的覆盖面、惠及面更广,培训内容也很丰富,曙光救援又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素养,让社会组织加入到社会管理中来,才是社会管理创新”,刘婧说。
       社区救援服务还未正式开展,陈昫同已习惯每天来到办公室酝酿新思路。比如,起草救援组织的从业规范,曙光救援制定了一份完备的协会章程,规定通过救援技能专业培训考核的会员,才发给会员证。
业余队伍如何保证专业?
600多名志愿者,自费70多万维持运营
       曙光救援目前拥有正式会员600多人,由公务员、企业员工、个体商户等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组成,分布在西安、咸阳、宝鸡、榆林等三秦大地的各个角落。
       “很多人都是通过网络来到这里,网名很熟悉,但真名却很少提及,你的工作家庭情况也没有人在意”,已入会两年多的“头狼”告诉记者。平日里,会员们奔忙于各自的工作生活,每有驴友被困的消息传来,则“一呼而应者云集”。“有的时候,驴友被困山中,公安消防人员因为没有专业装备,很难深入,我们进山里头把人找到,营救出来,再移交给公安消防”,“头狼”说。
       陈昫同的网名叫“鲨鱼”,早已放弃自己生意,全职打理协会事务。他是地道的西安人,36岁的年龄,谈吐举止老成沉稳,据旁人说他常年只穿一身迷彩服。高中学历,做过出租车司机、调酒师,从事过市场推广,后来考取了国家C级拉力车手,2008年拥有了自己的户外店。
       “汶川地震时,开车去灾区送物资,真正感受到灾难面前个人力量的渺小。”一年后,他和七八个朋友搭起了“西安户外救援队”的“草台班子”,“纯属志趣相投,赶上近几年户外运动越来越火热,紧急事故也越来越多,到2010年中旬就聚拢了二三十人。”2011年下半年,陕西省各地市有成组织的志愿者团队慕名前来,于是“陕西户外救援队”也就应运而生。
       “头狼”说,大家出于一副热心肠才聚在一起,并不图什么。几年来为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行,会员们已出资了7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救援活动中参与人员自己承担的交通、物资等开支。
       45岁的“阿紫”放弃了实体花店业务,全职到这里上班,负责行政事务,一周值六天,“我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最近两天,阿紫一直忙于整理会员的资料,“人员流动还是比较快,因为工作家庭关系,以前一年大概有百分之四十的会员流动,现在基本稳定些。”
       人多了,素质难免参差不齐,于是陈昫同开始组织面试、培训,“请了攀岩教练、GPS厂家、外科医生来授课,甚至还有西安医学院的法医教授,队伍慢慢开始往正规走,专业水平提升了,人员管理也加强了。”
如何保障社区救援常态化?
缺资金软硬件难提升,法律风险仍需防范
       随着相关政策的放宽,“陕西省曙光应急救援协会”于今年年初正式“挂牌成立”,并接受陕西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我们是陕西省首家直接登记的社会团体”,陈昫同言语间不乏自豪。
       身份问题解决了,但似乎并没有为曙光救援带来看得见的好处。出身民间的曙光救援,尽管在庙堂之上“挂了号”,凡事仍要靠自己周转腾挪,日子过得还是捉襟见肘。“服装、担架、医疗器械、照明设施还有无线电台等通讯器材,购置救援装备的费用就在20多万元”,协会副会长罗裕春说,“其中高空保护装备,比如绳索、下降保护器、安全衣等,更是损耗非常快,每次更新装备都要两三万元,全靠大家自己筹集。”
       “2012年的鳌山救援行动,在当地驻扎了10天,天天睡帐篷,到第四天我们带的东西就都吃完了,幸亏后援人员把补给送了上来”,野外搜救经验丰富的“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一年下来,他购置救援器材、开车前往救援地点的交通费用等就在一万元以上,“做的事情有意义,花点钱也没什么。”
       相对而言,山野救援的覆盖面窄,而社区救援的辐射范围和受惠人群则要大得多。仅仅依靠会员自掏腰包筹集的资金,恐怕很难维持社区应急救助中心的大规模长时间运行。虽然目前协会可免费享受到办公场所、会议室等后勤服务,但仍需要更多来自社会的资金支持来保证会员培训、专业设备等多方面软硬件的提升。
       开展救援就意味着风险,风险在救援者和被救者身上同时存在。目前协会给参与救援的会员办理保险,并现场拍摄救援视频,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救援人员的基本权益。但在救援过程中,如果被救援者出现人身意外,又或者救上来后抢救不及时,这些责任由谁来承担?
       陈昫同告诉记者,他们在救援中还没有遇到过类似问题,目前也没有好的应对方案。社区应急救助中心3月底才成立,还没有一例社区救援的案例,相关经验和知识仍需积累。而记者在查阅资料时,也并未发现与志愿救援服务权责相关的法律条文。有专家建议,民间救援组织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救助技能,确保救援成功率。开展救援时可能产生的对救援者和周围环境的伤害与损坏,在满足救援必需的前提下,应该给予免责。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
发表于 2013-10-31 21:47:43 | 只看该作者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
发表于 2013-10-31 21:41:1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人民日报的报道能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希望能促进我们公益事业的发展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
发表于 2013-8-15 23:46:28 | 只看该作者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
发表于 2013-8-15 23:08:41 | 只看该作者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
发表于 2013-8-15 19:36:40 | 只看该作者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
发表于 2013-5-10 21:41:21 | 只看该作者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
发表于 2013-5-10 20:06:4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16 92V.ORG  陕ICP备13010018号-1 陕西省曙光应急救援协会
©2016 92v.org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