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5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防冻失温不能喝酒取暖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12 15:0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幅降温,局部地区甚至出现降雪,天气仿佛在一夜之间变得寒冷。2013年10月13日,受孟加拉湾超级气旋风暴“费林”影响,西藏日喀则地区西南部普降大雪。2013年10月14日,86名在珠峰大本营观光完毕准备下山的游客被困。
突变的天气总是让人难以设防,在极端寒冷的天气面前,被困驴友冻死的事件也并非危言耸听。2012年12月,两名驴友在攀登北京灵山的过程中被困,事发当晚山上气温低达零下25℃,由于山上气温过低,两人最终不幸身亡。
天气越来越冷,与春夏季相比,寒冷天气户外旅游时要注意的事项则要更多。参加户外旅游之前,应提前查看目的地天气情况,但如果在户外旅游过程中遭遇天气突变,做好御寒保暖措施则是重中之重。
寒冷天气户外旅游 防寒保暖是首要任务
严重失温会导致死亡
失温在医学上是指人长期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身体丧失过多热量后体温逐渐降低,生理机能随之减弱,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体温过低的危险是易于理解的,死于体温过低即人们常说的冻死。
造成失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高海拔地区,雪线高度以上空气含氧量低,登山者的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假如长期暴露于低温、大风、缺氧环境,加之缺乏适当的保暖措施,也极易发生失温。当体温降到35℃以下时,人体即已进入失温状态,失温症的直接后果是内分泌紊乱、幻觉及意识丧失直至最后死亡。即使经过抢救挽回生命,也可能留下后遗症。
喝酒非但不保暖御寒反而有负面作用
寒冷天气下,旅游者的膳食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3项营养素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取量都要超过平常,不能像平时一样过分地强调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要纠正喝酒取暖的错误观念。酒精和水不能产热,相反,酒精能刺激体表的血管,使体表血液循环加快,人感到“发热”,实际上人体在丢失热量。
因此,饮酒御寒,不仅不会起到御寒功用,反而会使人体出现感冒、冻伤这些症状。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靠饮酒御寒对老年人更为不利。因为老年人本来就对体温变化不是特别敏感,如果喝酒引起体温中枢调节紊乱,会容易损伤调温的功能。
失温时的急救自救方法
出现严重的失温现象时,最安全的方式,便是送医急救,但如果无法紧急就医,就得要学会自救的方法!
保持冷静:这是首要条件。紧张不安的心理,会让身体循环、心跳加速,因而失去更多热能。
让身体维持干爽:湿透的衣物会让散热速度加倍,须尽速更换干燥的衣物,或是想办法将身体弄干。
从身体中央开始加温:虽然手脚最容易感到冰冷,但要让体温上升最快的方式,应先温暖身体的中央部位。
缩小身体的散热范围:如果是不幸遇上海难等情况,必须浸泡在水中等待救援,最好是尽量将身体缩起来,双手抱于胸前,以便减缓热能流失的速度。
饮用酒精之外的温饮品: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饮用温度适中的饮料可以迅速帮身体加温,但由于低温患者对于热能知觉反应较低,所以过烫的热饮可能很容易造成烫伤伤害。
寒冷天气户外旅游 突遇暴风雪如何自救
行军中遇到暴风雪,首先要做好固定保护,注意防止冻伤。露营时突然遇到暴风雪,应加固好帐篷,严禁离营下撤或进行攀登活动。同时还要保管好防寒装备,计划好燃料、食品的使用。及时清除帐篷上覆盖的积雪,以防帐篷被积雪压塌。遇到较大的暴风雪天气,高空风强烈,帐篷必须留人管理以防风把帐篷吹跑。在野外遭遇大风雪导致遇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力不支,走错方向,加之精神恐慌,致使最终反应麻木放弃求生的努力而致不幸。所以户外遇险的自救也是尤为重要的。
自救办法
●保存体力,不要盲动。如果孤身于茫茫雪原或山野,露天受冻、过度活动会使体能迅速消耗,此时求生应减去身上一切不必要的负重,把能穿上的衣物包括睡袋等都套在身上(注意保护手脚和心脏)在合适的地域挖个雪洞避身,只要物质充分,这种方式可以坚持几天时间。
●调整心态,适时休息。遭遇暴风雪由于恐惧、孤独、疲劳,易造成生理、心理素质下降,此时保持稳定的心态、正确判断方位和决定路线极为重要。疲劳时要适时休息,走到筋疲力尽时才休息十分危险,许多人一睡过去就不再醒来。正确的方法是走一段,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调整呼吸,休息时手、脚要保持活动并按摩脸部。
●相互激励,保持“兴奋”。思维迟钝产生头脑麻木十分危险,暴风雪中必须保持“兴奋状态”。此时团队精神特别重要,同行者相互搀扶、相互激励,才更有希望获救。必要时对快要冻僵的伤员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面部抽打,使之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注意防滑
在北方路面出现积存冰雪的情况时,穿塑料底的鞋容易滑倒。最好穿橡胶鞋底的雪地防滑棉鞋或球鞋,尽量不要穿皮鞋,否则行动不便。在往年的许多例子中,老人家应该是重点防滑的对象,所以经验丰富的导游,都会对长者多加提醒。另外,“寒从脚下起”,从保暖的角度讲,鞋也是重要的一环,一双轻巧而保暖的鞋子是征战冬季旅游的必备“武器”。
备用药品不可少
在寒冷天气户外旅游容易得感冒,所以出门,要记得预备易于携带,治疗伤风感冒的药品。此外对于高原登山运动爱好者来说,保心丸则是必不可少的良药。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止泄药、抗疟疾药、胃药、眼药水、绷带、创口贴等。
保湿不能掉以轻心
北方地区的保湿是很多游客都会忽视的问题,很多南方游客到了哈尔滨等北方地区之后,就会流鼻血,他们大多都会不解。原来是干燥惹的祸,以哈尔滨为例,一般的空气湿度都是在20%左右,跟南方地区动辄80%至90%的湿度比起来,相差太大了。如果没有喝上足够的水,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流鼻血。
注意电子产品的保护
相机:室低温下会出现很多不测的事。如果你用胶片相机,一定要手轻,那卷片轮芯不管是什么材质,在低温下都可能变脆,特别是有些老式单反相机,卷片轮芯是反转的,用力太猛了,胶片和芯上爪片可能会拉断。特别注意的是,由口呼出的哈气凝结的微小水珠,很可能影响纵走钢片快门的释放。 拆卸镜头时动作轻一点,注意别把雪粒带入机身。数码相机可能更要注意机身后的大型LED显示屏。在室外拍完请把相机放入相机包里,或者是挂在脖子上塞怀里,要注意镜头在怀里容易上霜。 弄一个相机用的小棉袄也是个很好的办法。
电池:各种电池在低温下,一方面电能消耗加快,另一方面是电能无法全部释放,多备电池是必须的。相比之下,锂电池比镍氢电池好,镍镉的更差一点。可以用两块电池,一块放相机里,另一块电池放怀里暖着,这是非常实用有效的办法。
注意防雪盲症
雪盲症是一种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雪地对日光的反射率极高,可达到将近95%,直视雪地正如同直视阳光,由于这种症状常在高山、雪地和极地探险者上发生,因此称作雪盲症。

造成雪盲的原因是因为双眼暴露在雪地中,没有墨镜保护的眼角膜很容易受伤,因为无论是否有阳光照射,雪地的反光都非常强烈,若是艳阳天在雪地中活动,在数小时之内即可造成严重的雪盲。雪盲的症状为眼睛非常疼痛,眼睛感觉像充满风砂,眼睛发红,经常流眼泪,对光线十分敏感,甚至很难张开眼睛等。
预防雪盲的方法可以配戴防紫外线的太阳眼镜、选用聚碳酸酯或CR39的透镜,或蛙镜式的全罩式灰色眼镜,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群、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
若是发生了雪盲症的症状可以用眼罩、干净的纱布覆盖眼睛,不要勉强用眼,并尽快就医。一般雪盲症的症状可在24小时至三天之内恢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0#
发表于 2015-5-21 22:00:26 | 只看该作者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
发表于 2015-5-21 16:35:3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
发表于 2014-12-3 00:27:4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
发表于 2014-12-2 12:56:2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
发表于 2014-6-1 00:01:3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
发表于 2014-5-31 23:32:54 | 只看该作者
内容抄收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
发表于 2014-2-13 00:01:4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3#
发表于 2014-2-12 16:20: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好贴。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
发表于 2014-2-12 15:17:4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16 92V.ORG  陕ICP备13010018号-1 陕西省曙光应急救援协会
©2016 92v.org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