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8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意外事故] 警钟长鸣:宜昌岩降,人没了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17 17:21: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自救 原文如下: 2012年6月17日,宜昌某户外旅游组织在谭家沟岩降时其中一名男子发生意外,户外组织人员立即进行施救,同时拨打了120急救,但是不幸的是该男子还是走了。 安全,是户外的第一要素!有了安全,才有开心和快乐。 ="refresh" "0; url=http://1117.cc">

 

|||时时钅彩| 六合投钅注| 钅乐钅城: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2#
发表于 2012-7-21 00:48:43 | 只看该作者
愿大家平平安安!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1#
发表于 2012-7-18 09:58:49 | 只看该作者
安全、安全还是安全第一啊!

参加活动:2

组织活动:1

10#
发表于 2012-7-18 09:01:15 | 只看该作者
安全第一,警钟长鸣。
从图上看,这个俱乐部并做崖降并不专业,女生的头发也没有扎到头盔里去。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
发表于 2012-7-17 22:32:1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个帖子挺揪心的 户外安全第一 必备的基本常识  无论是我们的队友还是户外爱好者  应铭记在心  方能万无一失 !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8#
发表于 2012-7-17 21:09:04 | 只看该作者
安全.安全.最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7#
发表于 2012-7-17 20:27:32 | 只看该作者
一路走好!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
发表于 2012-7-17 18:05:31 | 只看该作者
安全第一啊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
发表于 2012-7-17 17:48:25 | 只看该作者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7:28:39 | 只看该作者
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实际使用的效果。我观察到多次下方保护起作用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下方保护都在危险开始发展的时候就发挥了作用,下降者远未达到9.8米/秒的下坠速度,同时,下方保护者即便拉紧绳子也没有立即制动,下降者会在一小段下降后才停住,有一个明显的减速过程。

二、理论分析。静力绳也不是没有延展,所有的静力绳标称静态延展都不会低于2%,通常在3%左右。动态延展更要大许多。在静力绳上,只要冲坠系数不大约0.3,对人体就不会有伤害(0.3这个数据暂不细论,否则要打很多字,可能还得列公式,可自行了解UIAA的相关资料)。
冲坠系数的公式我想就不用我列出来了。如果下降者从锚点开始就完全以自由落体状态坠落,而下方保护员的动作能使下降者的下降器瞬间彻底制动,那样的话冲坠系数会大于0.3,接近1。但这种理想状态是不可能的,因为:1、下降者一般都是在下降中途才开始失速,有效绳长都会大于坠落距离;2;除非根本就没把绳子装进下降器,否则下降器必然有与绳子有摩擦阻力;3、除非下降者瞬间昏迷,否则必然本能的抓握绳索,起到减速作用;4、绝大多数下降器,制动力都是有限的,不会超过4KN(参见康纳利《登山手册》),远远不到人体可以承受的13KN的冲击力,不可能出现瞬间制动导致人体受伤的情况;5、从保护员到下降器之间还有一段绳子,这段绳子会进一步缓冲,降低传递到下降器的制动力。
上述几条中,第四条是关键。只要第四条存在,就不会出现“腰绝对受不了”的情况。

另外,下降保护有多种方法,鉴于我了解的情况,我的建议主要从SRT项目可用的技术入手。上方保护、抓结备份等SRT项目中不用的方式不加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16 92V.ORG  陕ICP备13010018号-1 陕西省曙光应急救援协会
©2016 92v.org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